大咖”云集 农业“盛宴”!从峡山科学会议里看未来农业发展
2023-06-06
6月5日,大众日报客户端刊发稿件《大咖”云集 农业“盛宴”!从峡山科学会议里看未来农业发展》,对首届峡山科学会议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一场盛会,16名大咖,两天时间,15场报告。这个周末,全国各地嘉宾,相聚峡山湖畔尽享农业创新“盛宴”。 6月3日-4日,首届峡山科学会议在位于潍坊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举办。16名院士专家齐聚于此,就科技推进农 业高质量发展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等,共计180 多人参会,共同探讨农业创新领域最前沿话题,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
峡山科学会议是由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发起和创办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论坛。现场,16名业内“大咖”围绕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生态改善和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和农民增收等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话题,分享领域创新成果与宝贵经验,就行业发展的新问题、新趋势、新技术进行探讨。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农业绿色发展不是权宜 之计,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现实问题的‘金钥匙’,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持久动力。它区别于过去不惜一切代价增产,而是 以增产增收、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富裕健康多目标协同发展。”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 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说,四个协同发展的目标并不矛盾,水到渠成。 如何协同?核心在技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3.0技术时代已经到来,依托生物、数字、先进装备制造等技术手段融合协同 ,实现绿色化、精简化、高效化。”余欣荣强调,农业绿色发展既不是有机农业,也不是单纯的少打农药、少占耕地。 2022年,我国一二三产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5%、24%、44.7%,农业方面有差距,也有潜力。对于未来科技方向,余欣荣认为,农业绿色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是表型组学,现在有一批科学家,正在朝这方面努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出路在于智能机 械化,农业场景应用研究需要突破,一批科学家正围绕信息化+装备+良种良法良机等一系列链条型、系列化技术进行突破,探索建立数据驱动的全程智能耕作技术装备体系。 在农业绿色发展中,我国科学家也在尝试利用基因带来变革。研究发现,一个名为TCP19的基因在减氮情况下,可大大提高水 稻氮肥利用效率。“我们通过和育种家合作,把氮高效基因转育到现在栽培的主栽品种中,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在氮肥减少44%的条件下,亩产还能达到706-780公斤。”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储成才说,通过改良作物氮肥利用效率,让“绿色革命”变成真正的绿色。据介绍,我国每年种植水稻4.6亿亩,如果能够减少30%化肥,那就意味着,每年可节约245 亿元化肥投入。目前,我国含氮高效TCP19水稻品种占全部水稻品种的6.5%。 面对地不够,水不够,节水抗旱稻的研究与应用,又提供了另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技术集 成创新,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粮食安全的水稻蓝色革命。”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说,通过创新培育节水 抗旱稻,实现旱种旱管的稻作生产模式,使水稻生产摆脱对水的过度依赖,促进水稻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生产方式转型。 如今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科学家正在不懈寻找耐逆基因,用于改良农作物。种植耐盐碱植物是盐碱地生物改良的前提,中国 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带领团队在筛选了800余份植物资源后,获得了耐盐碱、耐冷、耐旱、生物量大、抗病虫害的田菁。“我们建立田菁基础研究和技术平台,经过筛选改良后的田菁,比苜蓿节省了三分之一土地与三分之二种植时间。”曹晓风说,通过在全国多点种植田菁,初步取得良好效果,不仅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而且对土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对牛羊来说还是营养丰富、口感较好的饲料。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又能够使得农民增收?针对这一难题,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黄季焜在围绕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转型和共同富裕做主题报告时说,农业产业要进行更快更稳 定的转型,实现高价值发展,一方面要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发展特色生态高效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为此,他提出一个二八格局,即20%的农民可用80%的耕地生产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剩下80%的农民可用20%的耕地发展高价值农产品。他认为,这个格局的转变,或许需要20-30年过程,但是这种过程的转型现在就要开始。
“我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在潍坊更快更好的实现。”黄季焜说,在“潍坊模式”下,如何快速地往更高层次转型升级,还需要一系列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生态技术)、体质机制创新、农业投资创新等,同时他认为,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技术创新很难实现,比如在土地技术创新上,潍坊就做了很多努力。 “潍坊的农业产业化道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是靠广大农民成长发展起来,很独特,很有借鉴意义。”黄季焜认为,农业发展一定要以农民为中心,只有农民收入得到提高,产业化道路才能越走越顺利。 两天时间里,与会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若干问题》《节水抗旱稻及其产业持续发展》《草设计育种与土壤 改良》《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经营格局重构的长期思路》《作物资源高效和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改善营养健 康》《我国小麦产业科技现状与展望》《粮食安全、农业产业转型和共同富裕》《中国粮食生产、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 提升土壤健康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基因编辑引领作物育种新时代》《花生栽培科技创新与实践》《植物表型组学与智慧育种》《高通量作物表型技术在作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高耐寒冬喜米“直接驯化”全新油料作物》等15场学术报告,聚焦 现代农业,有理论、有技术、有方法,还有应用问题,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农业发展“头脑风暴”。
低氮对水稻生育期有没有影响?导入水稻的这个基因,能不能用到小麦上?营养健康体系能否链接到预制菜产业中?报告现场“你问我答”互动交流,气氛十分活跃。在6月4日下午的圆桌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围坐在一起,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议题包括:我国农业和发达国家农业之间存在哪些差异,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保障条件,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面 临的挑战是什么,在我国如何缩短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时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关键技术,用科技推进我国农 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人员应该怎么做等。
“通过政府部门、学者之间交流,可以促进我们对未来农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一些共识,不仅体现在农业科技上,还 对国家以及各地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有一定促进作用。”黄季焜说,会议的举办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报告的话题,讨论的深度,包括茶歇时候的热烈交流,正是我们期待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潍坊现代 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主任邓兴旺说,研究院、省实验室承担着引领性研究的重任,因此,要时常和全球行业引领者交流讨论,通过学术碰撞,让开创性研究思想火花四溅。他表示,峡山科学会议以后每年将常态化开展,将邀请国际友人参加,努力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技论坛。本次科技会议以峡山命名,邓兴旺期待未来可以像“香山科学会议”一样形成品牌 ,同时让外人更多的了解峡山,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