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盛研究员:为小麦植入抗病“程序”
2023-03-03
近日,大众日报客户端刊发稿件《陈时盛研究员:为小麦植入抗病“程序”》,对陈时盛个人事迹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小麦就跟人一样,他会得各种病害,一旦得了病,就会造成很严重的产量损失,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我做的工作主要就是让小麦能抗病。”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小麦抗病遗传育种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陈时盛,凭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投身农业,乐此不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小麦抗病遗传育种研究。
从四川农业大学的硕士、博士,再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以及博士后,陈时盛有一段不凡的求学与科研经历。
2019年4月,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到祖国。 作为研究院引进的第一位课题组组长,吸引他回国发展的,是邓兴旺院士的高瞻远瞩,是研究院的一流科研条件,更是一种家国的归属感。“我希望我们做的一些成果能为国内的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做一些贡献。”陈时盛说。
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而小麦锈病是小麦的重大病害,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着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陈时盛和他的团队正为了这一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
“我做的工作主要是让小麦能抗病,抗病害就不用打药,环境污染小、绿色发展,不打药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农民管理也方便。”陈时盛介绍说。
山东是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而潍坊又是山东小麦主产区之一,研究院为陈时盛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陈时盛带领团队努力拼搏,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发掘克隆到优异的抗锈病基因,有望提升主栽小麦品种的抗性。
“我们需要克隆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应用于小麦种质创新,解决小麦生产上病害问题。”对农业的热爱与执著、对祖国现代农业研究的强烈责任心,促使陈时盛在攀登农业科研的高峰征程中不断进取。
在与小麦的锈病作斗争的征途上,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陈时盛收获了累累硕果。2017年开始,他多次成功从小麦及其近缘种属中克隆到抗锈病基因,克隆的基因被广泛的应用于小麦抗病育种,创造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创新小麦新品系8份,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8项,先后10余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小麦大会并做大会报告。
除了科研一线的忙碌,陈时盛最看重的就是农业人才的接续。对科研有兴趣,热爱农业,愿意安安心心的在实验室踏实的开展科学研究。这是陈时盛对自己团队成员的要求。
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团队成员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找陈时盛一起讨论解决,他的团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 “谈起科研工作,陈老师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陈时盛团队的成员表示,每次与他探讨科研方面的问题,平日里沉默寡言、温和儒雅的陈老师就会变得兴致高昂、滔滔不绝。 “师承相续,团队协作,艰苦奋斗,潜心科研”,既是学术和科研上的传承,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传承。 “作为一名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将紧密围绕小麦抗病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开展研究,不断凝聚更强大的科技攻关能力,获得一些关键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基因,为小麦植入抗病“程序”,解决国家重大的小麦病害问题,保证小麦的安全生产,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力量。”面对未来,陈时盛坚定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