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农研院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深耕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近日,大众日报专版刊发《北大农研院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深耕农业科技创新之路》稿件,对研究院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工作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一粒粒种子,一组组实验器材,一个个认真科研的身影......清晨八点,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生物技术平台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的成员,便坐在超净工作台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早一点来,晚一点走,我们小组总是集体行动,充分利用上班时间,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凝说。


高凝是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的组长,2020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应届毕业生他满怀科研梦想来到研究院,开始了搭建番茄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体系的工作,目前该小组已经有五名成员,他们始终秉持着不畏艰难、潜心钻研的精神,在生物科技领域不断进行创新技术研究。


图片


既“仰望星空”探寻专业领域前沿技术,也“脚踏实地”解决农业生产现实问题,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成员有理想、肯吃苦,充满活力、思维活跃。目前,该小组已具有多个番茄品种高质高效的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体系,阳性率(TF))稳定在30%以上,再生苗假阳性率控制在15%以内,基因编辑率达到60%以上,2个半月即可完成一个完整转化流程。


大部分番茄品种果实成熟后,果梗基部会产生离层导致果实脱落,由于同一个花序的果实不是同时成熟的,这样大大增加了采收难度,甚至会影响果实品质。针对这一问题,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提出了他们的设想,“如果果梗基部不产生离层,是否就能防止早成熟的果实脱落?”


有想法就立即行动,小组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番茄果梗形态、果实品质、抗病及单倍体育种等方面开展了相关试验,成功获得一种可稳定遗传的果梗无离层株系,可以有效防止早熟落果,有利于加工类番茄统一机械化采收。


“我们还在番茄抗病毒、单倍体株系等其他课题中不断试验,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株系。”高凝说,团队正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研究院育种平台新品种,盆栽番茄潍美的GABA和VD含量,目前T0代植株正在筛选中。


辣椒品种类型众多,在食品和工业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辣椒的基础科学研究相对于大田作物和番茄等其他作物相对要薄弱很多,辣椒的遗传转化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难题。面对现状,转化组迎难而上又主动攻关辣椒遗传转化工作。


“我们小组从2022年年初开始探索和建立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希望通过努力,能尽快获得一种高效的方法,更好的服务于辣椒的基础研究和分子育种。”高凝说。


经过近一年的试验,通过尝试不同的激素配比、载体、农杆菌菌株、辣椒品种、外植体类型、各环节的培养时间、培养条件等,初步获得了一种可重复的转化体系,目前正在逐步优化,希望利用3到6个月的时间,能够完善转化体系。


搞科研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实现,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资深研究员章旺根老师的指导引领。


“章老师经常会跟我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既交任务,又教方法,言传身教,躬亲示范,共同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对我们走好科研之路、掌好人生之舵给予了很大帮助。”高凝说:“章老师脚踏实地、潜心科研,与人为善、平易近人,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这些做事做人的胸怀格局,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图片


“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他们生逢盛世,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高凝、陈新光、刘爽、李旭强、朱广亮,这几个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有拼劲,是搞科研的‘好苗子’,把实验任务交给他们,他们挑大梁、唱主角,我放心,我也相信他们能够做的越来越好,期待他们在番茄、辣椒等作物遗传转化领域佳绩频传,更好的服务于研究院各个课题组。”章旺根对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的成员充满信心。


番茄、辣椒遗传转化组,咬定青山不放松,专注于作物生物技术研究,眺望前行的路,他们信心满怀,在科研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奔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