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农研院郭立研究员为现代农业注入“科技芯”
2022-10-21
近日,大众日报客户端刊发稿件《北大农研院郭立研究员为现代农业注入“科技芯”》,对郭立个人事迹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了解农业真正的需求,把实验室的成果及时转化到生产实践中去,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这是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郭立研究员一直追求的科研价值。 心怀科研梦想,深耕创新沃土。2021年10月1日,郭立满怀希望与信心来到研究院,开启了新的科研之路。在这里,他体验到了更大的学术自由和乐趣,让自己的科研梦想落地生根。
“最开始关注到研究院,是听说它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邓兴旺院士筹建的,后来又被这里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和人文环境所吸引。所以,我决定放弃之前在一所国内顶尖大学稳定的教授职位,带着家人扎根潍坊。”郭立说,来到研究院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现代农业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生物经济发展目标之一是提高农作物营养品质,满足人民对健康食品和药物的需求。园艺植物天然产物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源泉,但面临产量低、资源匮乏、人工合成困难等诸多挑战。高质量基因组学资源的缺乏和生物技术的落后是制约园艺作物分子育种和合成生物学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一瓶颈问题,郭立课题组潜心研究,聚焦在园艺作物的进化与功能基因组学和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重点研究作物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与异源合成、作物基因组进化和驯化等前沿科学技术问题,以及相关实验和计算方法的开发和数据库的搭建,为作物分子育种、粮食安全、制药等领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我们利用国际先进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基因和代谢工程等多技术组合,解析重要蔬菜和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序列和基因元件,解析高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最终通过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作物营养品质的创新和活性天然产物含量的提升,以促进园艺植物资源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利用,服务于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郭立介绍。 科研工作就是不断地探索未知,必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专注实验、钻研学术,几乎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生活的常态,郭立也不例外——设计实验、总结改进、再次实验……每天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10月9日,在郭立的实验室里,成员们都在各自的实验台前忙碌着,郭立正在指导新入职成员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整个氛围忙碌而有序。 “我们每次做完实验就得晚上九点到十点了,郭老师依然在办公室工作,他的勤奋和认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刚入职不到三个月的耿鑫说:“很庆幸能加入到郭老师的实验室,他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无数个日夜的科研攻关,使他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在多个国际著名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6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6篇), 参与编写专著3部,申请获批发明专利5项;研究成果被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引用过百次,论文总引用1200多次。 优异的科研成绩,离不开持续的付出和不断探索的勇气。郭立把青春与才华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业科研事业,他的先进、优秀不仅体现在岗位上、行动中和成效上,更彰显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心怀三农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里,他的精神也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希望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应用到现代农业以及医药产业等方向,培育出更好的作物品种,降低用药成本,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注入高科技‘芯片’,用科技元素为农业赋能、使农民增收。”郭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