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边上建起“北大农研院”,农业高端人才从“想我来”变为“我想来”

近日,农村大众客户端刊发稿件《村边上建起“北大农研院”,农业高端人才从“想我来”变为“我想来”》,对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平台建设、科研创新与成果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图片

坐落在潍坊市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难以想象,从东扶戈庄村往西南方向走不到2里地,竟然有一座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下称北大农研院)。一幢幢的小楼中,住着农业尖端人才、科研人员400余人,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人物。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吸引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如何发挥创新人才的引领作用?面对这些各地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走出了一条新路。

长期以来,峡山高端农业人才匮乏,要在乡村全面振兴中集聚创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主动争取。“那时,我们白天服务于筹备中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下称北大农研院)的日常工作,晚上配合海外学者的时间,在网上向他们介绍峡山区的发展情况,解答他们的相关问题,目的就是努力让人才从‘想我来’转变为‘我想来’。”8月3日,峡山区党群工作部人才科科长伦安頔回忆道。

图片

俯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政府的人才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峡山区拿出了300亩最好的地块,潍坊市负责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省政府每年出资1.5亿元作为运行经费,第一期稳定支持10年。

峡山区还重点搭建起“人才服务先锋”和“人才服务专员”两支队伍,实现人才服务全链条、全覆盖、全周期、全方位,努力使峡山成为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最美最优人才生态圈”。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2021年7月北大农研院新园区落成启用,以后陆续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0000平方米的育种大棚、400多亩的实验基地,以及6大公共平台和26个独立实验室。

北大农研院这只“金凤凰”,迅速吸引聚集了一批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农业科技资源和人才。仅今年,就成功吸引15名高端技术人才和300余名青年人才来到峡山创新创业,其中仅北大农研院就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106人。这些人才正为峡山区的农业产业发展群策群力,发挥出“最强大脑”效能。

图片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做试验。


大姜是潍坊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面积达60万亩。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大姜容易发生土传病害,进而影响产量和质量。“今年我们的脱毒姜苗可达到100万株,大姜原原种的产量可达350吨,为了解决抗病性等核心技术问题,在北大农研院指导下,我们联合玄康种业等成立了生姜研究院,有效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潍坊峡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负责人杨森介绍说。

为改变只注重引进、“一引了之”“引而无用”的问题,峡山把打造干事创业平台阵地作为引人用人的重要手段。2021年,依托北大农研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落户峡山。这是全省唯一一家现代农业领域的省实验室,致力于聚焦重点领域、攻关“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随后,潍坊市油料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瓜类作物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省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相继建立。

图片

在北大农研院指导下,潍坊峡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玄康种业等成立了生姜研究院。图为生姜研究院的试验现场。


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平台很快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重要科研成果——

在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原创性成果已经在7个国家申报3项国际专利;

培育出抗除草剂玉米,利用该玉米与大豆间作创新的洁田模式,取得了一亩地产出1亩玉米和0.81亩大豆产量的喜人成绩。

如果大面积推广,有望扭转我国大豆与玉米依赖进口的状况;在近十种经济蔬菜瓜果品种选育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创建了一套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的应用于园艺作物的高效、精准基因编辑工具,可使西瓜遗传转化率提高25倍以上。

……

北大农研院院长、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主任邓兴旺表示,农研院计划建成30个世界前沿实验室,5年内形成国际前沿学科,10年内建成全球知名农业研究机构。按照“基础教学在北大、科学研究在潍坊、成果转化在山东”的运行模式,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