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下金巢凤自来——峡山区打造全球高端农业科技人才聚集区

7月15日,潍坊融媒刊发稿件《筑下金巢凤自来——峡山区打造全球高端农业科技人才聚集区 》,对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人才引进、科研方向、成果转化等工作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原先几十人的基础上,从全球全国吸引农业科研人员超过400人,其中仅研究员就达20多人,且多有海外留学背景,更不乏拥有博士后经历的行业领军人物。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运营一年多时间便迅速赢得全球高端农业科技人才的青睐,成为潍坊市最具吸引力的发展平台。

 人才也是生产力。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阔步走在前?人才是最具引领力的先行者。  

 峡山区凭借雄厚的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人才政策,成功落地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平台,以硬招牌和软实力迅速隆起人才高地。

图片

01

“在这里搞大田实验方便多了”

       从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导,到玄康种业的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和潍坊峡兴生姜研究院科技顾问,王喜萍博士算得上是来到峡山最早的一批科学家。

       为什么选择峡山?

       王喜萍认为,潍坊有最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峡山区有最优越的人才条件,在这里立足,几乎可以面向全国的育种企业。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几十年来几乎拿遍了国际植物学界所有奖项的全球顶尖生物学专家——邓兴旺在几年前同样选择了峡山。他一手推动成立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现在已经成为最具号召力的人才发展平台。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了8年博士后的陈苑于2020年底回国,选择了峡山,成为尚在筹建中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首批入职人员。7月13日,面对记者采访,说起这几年在峡山工作的感受,陈苑坦言,这里有非常融洽的科研氛围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当然还有最为便利的科研条件。“当时在中科院读博士时,田间实验早上5点起床8点才能到地里,大田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里就方便多了,我们离实验田20分钟车程就到了。”

       峡山广袤的优质农田,成为科研人员得天独厚的工作条件。

       来自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陈时盛,也是最早一批入职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研究员。从最早一个人单枪匹马装修实验室,到现在拥有一个16人的科研团队,陈时盛直言,这里不仅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近年来,峡山区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为龙头,搭建起中科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峡山预制菜科创产业园、山东种业集团项目、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等创新发展平台,吸引了大批高精尖人才的到来。今年以来,成功吸引12名高端技术人才和260余名青年人才来峡创新创业,其中仅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就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106人。

图片

02

一切优势资源向人才聚集

       政府工作的维度决定了人才选择的向度。

       为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打造为国际一流的学术机构,峡山区拿出了300亩最好的地块,潍坊市负责出资建设校园,省政府每年出资1.5亿元作运行经费,第一期稳定支持10年。2021年7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新园区落成启用以来,陆续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0000平方米的育种大棚,400多亩实验基地,六大公共平台和26个独立实验室。

       让人如此眼羡的硬件投入,彰显地方政府引才之诚心、留才之苦心。

       无论硬条件还是软实力,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在全球众多高端农业人才眼里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就在7月1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士后的薛彦因疫情在经历了多次机票改签、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的种种周折后,前后辗转58天来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报到入职。

       “我人还没到,实验室就已经开始组织面试、买仪器了,让我感受到了研究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薛彦说。

       “对待人才,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人才能够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邓兴旺表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有一套区别于传统科研单位的引才机制,院长只负责招揽各个课题组的领军人才。各个领军人才对于自己团队的成员,拥有最大限度的引才自主权,可以根据课题需要自行决定招聘的人选。

       这样有针对性地精准引才,既提高了引才效率,又保障了各课题组能够引入最符合自身需要的科研人才。

       峡山区既有搭建平台引才之“谋”,也有政策礼包留才之“智”。围绕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看病就医等“关键小事”,峡山区提供了一系列暖心服务 ,让人才在这里干事创业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峡山区还重点搭建起“人才服务先锋”和“人才服务专员”两支队伍,实现人才服务全链条、全覆盖、全周期、全方位,使峡山真正成为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最美最优人才生态圈”。

      “单就一张‘峡山人才卡’,我们就能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于人才的关照,凭人才卡去看电影、做艾灸、登山,不但我们自己可以免费,同行人员都可以享受免费。”说起在峡山享受到的优惠待遇,陈时盛心有感慨地说。

图片

03

“科学家的到来为我们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持续不断的科技赋能。而随着众多科学家和行业领军人物的到来,也为峡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无穷的创新力量。

      “今年我们的脱毒姜苗可达到100万株,大姜原原种的产量可达350吨,为了解决抗病性等核心技术问题,在北大农研院指导下,我们联合玄康种业等成立了生姜研究院,有效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潍坊峡兴农业研发负责人杨森介绍说。

       而在今年的3月份,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对外宣布:邓兴旺团队率先研发出全球唯一适合玉米大豆间作的非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品种,能有效解决间作时二者难以通过机械一体化除草的技术难题。这是研究院成立以来相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北大农研院院长邓兴旺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如果按照去年在潍坊做的试验产量来看,按照大豆平均亩产160公斤,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又能多得1.2亿吨大豆,如果这个方法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有望彻底解决大豆的进口问题。”

       地方助力科研,科研反哺地方。专家进企业、进农田办讲座搞培训,在峡山已不鲜见。不久前,一场由“双院士”主讲的“峡山大讲堂”就让全区1500多名党政干部和农业从业人员受益匪浅。

       “我们经常走访当地的一些种植户和农业企业,给他们做一些科技方面的咨询。而我们培育的一些新产品西瓜、甜瓜、南瓜,也会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邓兴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