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麦育种科技,服务国家种源安全—— 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大学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2024-12-12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谢冰代表北京大学对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院士专家以及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京大学科技工作和农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院士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对实验室未来的改革发展、科学研究、考核评估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们建议,实验室要围绕建设目标,开展有组织科研,力争组建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培养大人才,以高质量发展成效迎接科技部考核评估;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探索小麦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要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联建单位协同发展;要履行好全国重点实验室社会责任,为全国范围小麦育种提供支撑服务,加快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研创新平台。
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介绍
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基础上整合8个国家及省部级平台重组,于2022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实验室立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针对小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聚焦“重要性状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创新与集成”“重大新品种培育与高效栽培”等研究方向,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有一支以顶尖、领军人才为牵引,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现有研究人员188人,科研人员中正高级职称85人,副高级职称69人,其中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21人,省部级人才40人。在站博士后63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150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实验室引领我国小麦育种领域科技创新发展,从基因、种质、品种等层面破解制约小麦生产的突出问题,在我国小麦由中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及高产优质高效等不同发展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自重组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课题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省部级重大(点)研究课题及横向课题32项,项目总经费2.31亿元,先后在Science、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200余篇,审定小麦新品种20个,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8项,成果技术转化金额900余万元,“抗小麦赤霉病外源基因Fhb7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超强筋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44的选育与应用”成果分别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通过公示待授奖)。
实验室紧密对接我国小麦产业创新需求,与德州市、齐河县共建小麦产业研究院,聚焦小麦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支撑小麦全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建设;精准服务产业企业发展需求,联合山东种业集团共建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济南中心,深入推进种源科技攻关,聚力破解小麦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共同打造集研发、繁育、推广、经营于一体的种业创新高地。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