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再增一处高端科技平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运营

       在波光潋滟的峡山水库北岸,在北京大学校领导和山东省领导的见证下,一把金灿灿的钥匙由潍坊市长刘运交到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教授手中。经过6年孕育、3年建设,7月10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联合在潍坊峡山建设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下称“北大农研院”)正式投入运营。
 
 
       10日,记者在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看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依山面水而建,楼群低密疏朗,新中式风格的建筑清雅别致,校园绿草如茵。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洪军介绍,园区占地300亩,建有科研综合楼、实验室、专家公寓、学生宿舍等7.1万余平方米建筑,配备5000平方米智能温室、1万平方米试验大棚、40亩露天基地、100多亩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
 
 
“巢”刚建好“凤”早已来
 
       在园区交付之前,峡山区给北大农研院腾出了一栋6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的科研楼,用于该院组建团队,提前开展科研工作。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介绍,该院目前已建成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平台、生物技术平台、生物信息平台、小麦转化平台、结构生物学平台、蛋白与代谢物质谱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等9个公共平台和9个独立实验室。投资近2亿元引进的进口科研设备等也已全部到位。
 
 
       “我是2019年4月1日,第一个全职进驻峡山工作的。”北大农研院小麦育种专家陈时盛博士告诉记者。
 
       “一见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这个大旗,我就来了。我2019年11月来到峡山,常住在峡山。今年春节后只去过一次北京。”生物技术专家章旺根博士告诉记者。
 
       邓兴旺介绍,筹备至今,农研院引进了陈时盛、章旺根、瓜类育种技术专家张兴平博士、植物基因编辑专家张华伟博士等19名教授,集聚各类人才110多人,平均年龄约30岁左右,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院士领衔,杰出青年及泰山学者为两翼的杰出人才团队。
 
       邓兴旺介绍,在科技创新方面,北大农研院拥有冷冻电镜等现代生命科学最前沿的仪器设备,掌握了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多种作物遗传转化、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最前沿的技术手段。现已经形成三大创新集群:
 
       一是麦类种质创新与杂交小麦技术集群,它以小麦杂交育种为核心,集大麦、青稞等麦类作物的育种、抗病及盐碱地栽培技术于一体,目前在小麦杂交育种研发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技术、材料和基因已经申报4项国际专利进行保护;
 
       二是果蔬种质创新与优良品种培育集群,聚焦我国主要蔬菜瓜果的品种改良、新品种创制、基因挖掘、遗传转化等重大科学难题,已在西红柿、甜瓜、南瓜、西瓜、黄瓜、爆裂玉米等几大品种选育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不仅解决理论问题,也研究农业经济管理、乡村治理等。邓兴旺介绍,第三大创新集群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研究创新集群。该院已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发展中国家院士、农业经济管理ESI全球排名第一人——黄季焜教授。该团队旨在系统梳理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总结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成功经验,吸纳农业发达国家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出台及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做出贡献。
 
 
招才引智传为佳话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落地潍坊,是一段招才引智的佳话。2015年7月23日,潍坊市副市长马清民、北大农研院邓兴旺都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马清民时任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经一位峡山企业家介绍,请来了邓教授。“当时,峡山是山东唯一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生态农业已经小有名气,并明确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而‘高效’必须依靠高科技。我跟邓教授建议,你既要研究主粮,也可在蔬菜水果方面搞些突破,农业经济、农村社会也可一并研究。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达成了高度共识。”
 
       “农业不仅要做基础研究,还要做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解决生产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最好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经过全国比较,山东是全国农业生产第一大省,而潍坊市又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农业强市,所以就到了潍坊。考察潍坊后,发现峡山区生态良好,天蓝、水阔、地肥,新区可拓展空间大,非常适合潜心农业研究,第一次就决定了选址这里。”邓兴旺说。
 
       2017年8月18日,山东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选址潍坊市峡山区,建设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2018年6月开工建设。
 
       对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潍坊、峡山三级政府鼎力支持。记者获悉,山东省政府每年拨付1.5亿元运行经费,连拨10年,并将其列为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潍坊市市政府配套资金每年递增5%,并专门成立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从12个成员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团队全力保障。峡山区拿出了全区最好的地段,保障了园区内300多亩土地、园区外100多亩土地,连续3年将这个项目当做“天字号”工程,成立专班服务,举全区之力支持。今年7月,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龙江刚到任,第一个调研地点就选在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仅以今天交钥匙的园区硬件设施而言,记者获悉,潍坊市承担建设投资7亿多元,峡山区负责周边道路、绿化、亮化等环境打造,投入1亿多元。
 
“今年建设冲刺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安排,我和专班的同志70天干了200天的活,一天顶三天用,先后调度了十几次。”马清民说,“我和专班的同志,和邓院长经常半夜还在通话。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配合非常默契。现在看来,北大与山东、潍坊,彼此的选择都走对了。”
 
       “农研院是北大校地合作的重点工程,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邱水平书记、郝平校长在短短半年内,3次实地考察农研院的发展建设情况。”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在今天的农研院启用仪式上说,“现代农业研究院基础设施全面落成,以农研院为依托单位的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也正式挂牌,这在北大和山东的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意义不仅在山东
  
       山东是农业强省,北京大学是国内最高学府,两者“强强联手”成立的现代农业研究院,从筹建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北京大学和山东共建研究院,可以说是强强联手、珠联璧合,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发挥好各自优势,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山东省领导在今天的启用仪式上说。
 
       “这是双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平台。”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说,“希望农研院围绕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开展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研究、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机制方案研究、事关‘三农’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力争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学术创新链上把握先机,加快实现我国农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由跟跑、并跑,向全面领跑的转变。”
 
       在马清民看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对潍坊、山东乃至全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农业现代化根本靠科技创新,特别是种业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农研院有了成果,潍坊、山东的农业企业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先试用、先推广、先受益。农研院不光搞科技创新,还兼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研究,必将推动“三农”政策更精准、更优化,加速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农研院对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职业农民培育也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他们是技术支撑、是创新动力、是决策智囊,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说。
 
       马清民认为,北大农研院的意义不仅在山东。它是一个创新、开放、融合的国际性平台。它作为潍坊创建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一个重大平台,将推动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引进人才、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孵化技术,输出新品种、新标准、新模式、制度成果等,实现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其实,即便是在筹建阶段,北大农研院的平台作用已经显现。6月25日,以“整合技术挖掘资源振兴生物种业”为主题的第三届(2021)前沿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在潍坊开幕。研讨会正是由北大农研院主办。
 
       平台搭起来,各方力量就来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德英说:“生命科学学院今年夏天就打算组织一支学生实践团来农研院搞实践。北京70%的蔬菜是从寿光来的,让学生看看这些菜是怎么种的,怎么运到北京来的,对他们会有启发。”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落地,对山东本地的科研资源是一个带动。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已经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说:“山东有那么多农业大学、农业研究机构,都可以利用北大农研院这个平台,一起来合作研究,那我们的力量就更大了,作用就更大了。”
 
       根据发展规划,研究院在“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成20-30个研究团队,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一体化,提升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研究院科研与管理团队达到500人左右。计划三年内达到同业国内领先,五年内形成国际前沿学科,十年内建成全球知名农业研究机构。